常常說「學生不懂待人接物」、「學生缺乏自信」,有否反問自己一句:
「學生是天生如此?還是後天養?」
「是只有家長責任?還是學校也⋯⋯」
學生世界觀–「家庭」、「學校」
前陣子,有一位讀者向學習啟航號求助,阿儀(化名)對學習失去自信、難以認識朋友。多次對談後,發現阿儀常處於不安之中,對自己的學習感到不安、對自己的表現感到不安,從而影響阿儀的情緒和行為,影響學業和交友。
再深入一點,發現阿儀的學校都是以成績取向為主,唯一的認同便是成績好、排名高,學業成為唯一建構自己、被接納和認可的方法,讓阿儀常處於不安的狀態。(排名,是一種競爭,如比賽一樣,永遠只有一位贏家)
另一方面,阿儀在家庭裡也常處於不安,所幸與母親關係不俗,但卻交流甚少,從而影響其與朋友建立關係、與人相處等技巧,也直接讓她處於缺乏自信和不安的環境中。
學校的文化,啟航號無法改變,只能教曉阿儀一些學習技巧、引導其客觀審視自己的學習能力,建立自信。
家庭方面,則建議阿儀先行主動與母親多作交流,提升與人相處的技巧,以改善交友能力。
學生的世界觀建立,不在所謂的「核心價值」、「香港氛圍」、「社會形態」,而是被兩個世界所影響–「家庭」、「學校」。
根據布梵貝納的「微生態系統」,學生一開始便被這兩個形態所包圍,學校與家庭便形成學生的初步「世界觀」。
學校、教師必須謹慎,謹慎自己正在讓那學生建立「世界」;
家庭、家長也須謹慎,謹慎自己正在形成那種氛圍讓兒女「感受」。
學習啟航號的處理宗旨,並不只針對學生,而是必須與家長商量,共同協助認識和處理兒女困惑,才能事半功倍,真正讓兒女正向成長。
我孩子小五,社交關係不太好,自信心不足,如何是好?
讚讚
您好, 社交關係不好的成因可以很多, 這裡很難用三言兩語來表達. 自信心不足的成因則更多.
如果不介意, 能否以電郵(保障你的私隱)告知你與孩子的關係好壞、平常的親子活動等, 另外也想知多一點孩子的喜好、平常的活動、學校的狀況等, 這樣才能提供更貼合你的診斷和建議.
learningcruises@gmail.com
讚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