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應一位中一家長留言:
因你沒有留下聯絡方法,但我卻很想回應你的困境,所以在這裡回覆,請見諒。
1.有關學業問題:
對學生而言,除DSE外,還有兩個難關–「小六升中一」、「中三升中四」。
從認知學習發展階段而言,小學以「總結性思維」作結、初中則以「抽像性思維」作結。這是腦內思考模式的重要階段,因應每人發展速度的不同(猶如青春期長高,每位學童皆有其獨特的先後順序),或會有快慢情況。
「然而學校課程必須一致(較易處理),引申出很多學習問題。」
假如A學生發展較慢,他還在總結性思維的發展後期(還未完成),但學校經已全面「總結性思維」(為篩選精英,學校甚至開始選用抽像性思維)作基礎來選擇「學習材料」、「教學語言」,學生便會處於「似懂非懂」的狀態。
「老師講的字、做的例題我都聽得明,但為何自己做的時候,卻點都思考唔倒。」
如果,同學都有這個情況,他便會說老師教得太差;
如果,同學沒有這個情況,他便會以為自己太蠢,自卑自責。
如果,老師再把學不明白的責任,歸咎於「不用功」,而剛好這名學生又會用功讀書,他便更認為自己「太蠢」、「永世學不來」。
也因此,他會逃避學習的問題、會不回應你的提問、會不認你看他的功課。如果小六時並不是這樣,便要更小心留意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2.有關親子關係:
不能否認學生或許是由「父母依賴」轉變為「朋輩依賴」,但一下子完全改變,甚至連話也不敢說,便不是正常現像。
他有參加運動比賽,我有一建議:
「詢問他何時比賽,說母親有興趣去觀看。」
如果他願意讓你去,那關係還不算差。
如果不行,則要留意(當然,他可能只是怕朋友笑),屆時再談。
請緊記,中學時期最要面子,家長在球場上切勿做太引人注目的舉動,只等待他自動過來時,才釋出「支持」、「鼓勵」。如他賽後希望與朋友一同離開,家長也必須放手。
————-
怎也好,有需要便再聯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