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為何溫書後卻好像沒有溫習一樣?」

讀者詢問:「每日用數小時溫書,筆記等也做足,但為何仍然沒有充實感,覺得自己好像沒溫書一樣?」

讀書的問題,總結在「未能有效檢視學習成果」,寫筆記,是整理資料、檢視學習成果的普遍方法,但請讓我先問兩個問題:

1.溫書時,會用書還是筆記?
2.測考前,會用書還是筆記?

1.筆記應該佔較多的比重。
2.只用筆記。

如果你的答案與上述相差太遠,代表你所寫的筆記未能發揮整理和檢視的效用,只是「抄寫作業」,在抄寫的過程中,配合讀書策略,協助記憶吧了。
————

請讓我再問三條問題:
1.你會覺得溫書時「資料很多」,不知怎去學、怎去記嗎?
2.溫書過程和溫書後,是否仍會感到好亂、不知學了甚麼?
3.如在筆記中抽問簡答題,你能輕易歸納重點嗎?
1.及2.是說明你的筆記能否達到整理資料、檢視學習成果。
3.直接說明是否知道自己在讀甚麼。
———–

在讀書的來信中,筆記抄寫齊全,也有以螢光筆標示的重點,但總體而言,文字密集多量,嚴如一本「沒有圖片的精華版教科書」,基於這樣的筆記樣式,令筆記未能發揮「有效檢視學習成果」的功能。

筆記,是把腦內知識作「外顯、形像化」的整理,基本上就是你在幫你的腦做「資料整理」,為達到有效記憶、有效提取記憶而設。

筆記字詞過多、過密,令腦部也形成過多過密的情況,難以簡明地把重點在腦內做整理,也令大腦難以用「圖像」協助記憶。

只用文字,只能發揮「左腦」,配上視覺圖,才能發揮「右腦」,相輔相承。

先看看兩篇有關學習和寫筆記的文章,看看是否有所得著:

https://learningcruises.org/2016/03/25/被誤用的筆記形式──腦圖/#more-177
https://learningcruises.org/2016/03/24/大量資料整理(如歷史類)/
——–

如仍有疑問或需要,可於facebook以短訊、電郵等方式與我們聯絡。
——–
專頁:www.facebook.com/learningcruises/
網頁:www.learningcruises.org
留言:http://goo.gl/forms/zGCBRH2LOa
電郵:learningcruises@gmail.com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