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家長都想即時見效,你咁樣,真係唔work啊。
一位認同我的家長,語重深長地告訴我:「你有冇諗過香港大部份家長都是要即時見效方法,如要他們一同参兴有D難。」
一位認同我的家長,語重深長地告訴我:「你有冇諗過香港大部份家長都是要即時見效方法,如要他們一同参兴有D難。」
有家長詢問:「魏sir,你叫我要相信子女有自學能力,但我不叫讀書,他便拿起手機玩;暑期功課又不主動做;去興趣班又hea上;只有上他喜歡的XX班時才又主動又努力⋯⋯我真不知如何相信他有自學能力。」
魏sir回應:
點擊下列網址以觀看全文
讀者詢問:「每日用數小時溫書,筆記等也做足,但為何仍然沒有充實感,覺得自己好像沒溫書一樣?」
讀書的問題,總結在「未能有效檢視學習成果」,寫筆記,是整理資料、檢視學習成果的普遍方法,但請讓我先問兩個問題:
1.溫書時,會用書還是筆記?
2.測考前,會用書還是筆記?
有讀書回應,要「翻譯做得好,必先中英文能力好」,以翻譯學英文,是本末倒置,不教文法,又何來了解英文,最終連與外國人溝通、書信往來也會出現問題,所謂「港式英語」。
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提問,為此我們與該位讀書討論了很久。
一位社工帶出了深層次的思考問題:
學習並不是只在於學校,能從小灌輸孩子,學習是一個過程。建立正面嘅人生觀,這才是治本的,也不可能把所有責任也推到老師(別人) 身上。家長,始終責無旁貸,也是最應負上最大責任。
學習啟航號的回應:「對,要全方位協助,才能真正幫助孩子,但教師卻仍是責無旁貸。」
這是現今考試與課程脫軌的明證,苦了你的孩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