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長也有責任?

一位社工帶出了深層次的思考問題:

學習並不是只在於學校,能從小灌輸孩子,學習是一個過程。建立正面嘅人生觀,這才是治本的,也不可能把所有責任也推到老師(別人) 身上。家長,始終責無旁貸,也是最應負上最大責任。

學習啟航號的回應:「對,要全方位協助,才能真正幫助孩子,但教師卻仍是責無旁貸。」

我們與你各在一方面看著整個壓搾孩子的社會,看到他們本應能做得更好,卻因著一些因素而沒有把「應當做」的事做妥。

你在社福界,看到家庭;
我在教育界,看到學校。
兩者缺一不可。

我所說的逼死、拯救,是站在尤如學生第二個家的學校、甚至比父母還常看見的老師。
為了交數,刪去更有助學生學習的途徑;
為了齊一,捨棄不同學習進度的學生。

請留意,這種捨棄,不單是跟不上學習進度的學生,而是會「拉住學習進度較快」的學生。

那是真正的教育嗎?

教育文憑中列舉了多項西方、俄國的教育心理學理論;西方已曾試行「放遊」、「嚴厲」等多種不同風格或方式的教學法,並且已作出檢討及改善,但大部份老師(也有很用心的老師)仍是只靠自身經驗、依從教科書直讀施教⋯⋯

誠如文章所言《禮記·學記》經已在約2000年前說明的「劣等教師」行為,現在竟然仍是不謀而合。

教育文憑經已給予老師多樣協助孩子學習的專業知識,但老師卻不作轉變,把壓力和痛苦加諸學生身上。
家長不懂教學,便會直接複製老師的教法、以老師的評語來改變孩子,形成更大的壓力循環。成也教師、敗也教師,便是建基於此而立的話語。

給予一個例子,以讓你更了解我們的想法。

假設每個家長都必須向社工學習如何處理家庭問題,這時你卻發現有大部份社工,皆在用一種「你們行內已公認成效不佳」的方法來教導家長,家長學得一知半解,家庭問題不但沒有減少,反而衍生更多其他家庭、自身問題,那麼,你會有何感受?

明知道此方法成效不佳,又知道他們經已學了其他方法卻不使用,作為社工的你,又會有何感受?這就是我所謂「成也教師、敗也教師」的想法。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